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暮年变法”融碑帖!赵冷月诞辰110周年大展现求新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1:42:00    

今年是赵冷月先生诞辰110周年,为更好地纪念和研究赵冷月先生的书法成就,昨天下午,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幕。本次展览的作品大部分为赵冷月书法巅峰时期之作,也展出了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赵冷月书风形成过程中的作品,这些作品较为完整地回望赵冷月先生筚路蓝缕的艺术历程,更深入地体会其求新创变的艺术精神。

赵冷月先生(1915.3.15~2002.11.20),名亮,堂号缺圆斋,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生前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幼于家乡从祖父赵介甫、父亲赵廷桢习文学书,少年时拜书画家徐墨农为师。徐墨农时誉“沈曾植之后嘉兴书坛第一人”。赵冷月先生学书极早,且由唐楷上溯二王,由汉隶探北碑,法乳正宗,涉猎广博,传统书学根蒂扎实。三十岁移居海上,以鬻书为生,得与沈尹默、来楚生、谢之光诸多名家相往还,故而艺事精进,卓然成家。1961年入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上海书法家协会前身),为首批会员。退休后访碑全国,形成独特风貌,对当时书坛产生了巨大震动。赵冷月先生穷毕生之精力投身于书法艺术的探索和弘扬,熔碑帖于一炉,形成浑朴稚拙、极富金石气韵的独特书风,开创出崭新的形式样貌,既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传薪者,又是当代书风的创新、实践者,对跨世纪的当代中国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赵冷月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大家,他以深厚的学养、不懈的探索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书法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一种极具启发性的路径,再次印证了传统可以在与时代对话中焕发新生。”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对赵冷月艺术成就的回顾,更是一次关于“传统如何再生”的生动对话,赵冷月以“暮年变法”打破陈规,融碑帖于一炉,其作品既存古意,又显生拙之趣,堪称传统书法向现代转型的桥梁。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传承者,更是新书学思想的启蒙者——其理论构建与创作实践,为后世书家提供了“守正不泥古,创新不逾矩”的范本。

为更好地纪念赵冷月先生诞辰110周年,本次展览精心挑选赵冷月先生47件/组书法作品,涵盖真行草隶篆各体,在900平方宽敞明亮的现代展示空间里,集中展示榜书、条幅、对联、手卷、册页等各种形制,既有八尺整张巨制,又有十二条成组联屏,还有多个袖珍玲珑的书房对联,以及尺幅不等的条幅、镜片,这些作品均完成于赵冷月先生条件有限的书斋之中,且多为书法巅峰之作。

据悉,本次展览在彰显赵冷月先生书法的艺术轨迹、作品的空间视觉效果,以及创作的情感变奏的同时,兼以学术性和研究性开掘展览的深度和厚度。展厅内,加入赵冷月先生书论和艺术年表,展厅外,特邀本次展览学术总监陈振濂先生作专题学术讲演,推出著名书家丁申阳、赵雁君、许洪流、徐庆华对话访谈,并举行多场公共导览服务。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

原标题:《“暮年变法”融碑帖!赵冷月诞辰110周年大展现求新之路》

栏目主编:范兵 文字编辑:蒋萍

来源:作者:刘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