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匠心·征途】⑤丨焊花淬炼三十载 匠心铸就劳模魂———贵州省劳动模范汪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3:54:00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中航重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新生态、新业态、新平台”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征程中,中航重机勇担“科技创新的开拓者、锻铸行业的引领者、主机发展的服务者、航空基础结构制造主力军”的使命,勇攀高峰。在这片承载着大国重器梦想的热土上,中航重机涌现出了一批批以创新为笔、以匠心为墨,书写航空报国壮志的时代工匠。他们在科技攻关中突破壁垒,在型号研制中精益求精,在薪火相传中培育栋梁,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航空人的精神底色。

为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中航重机人的使命担当和卓越追求,4月30日起,天眼新闻携手中航重机,特别推出了“匠心·征途”专栏。我们将以有温度、有深度的笔触,聚焦一线最美劳动者,记录那些车间里的不眠灯火、技术迭代中的智慧火花,以及师徒授艺的温暖瞬间,共同讲述有关奋斗者的故事,感受航空报国情怀,让精神火炬照亮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壮阔征程。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永红换热板散制造中心的焊接车间里,53岁的汪发手握焊枪,面罩上的压痕与掌心的老茧无声诉说着他33年的坚守。2025年,这位从一线成长起来的焊接工匠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着新时代航空工匠的极致追求。

扎根一线:在焊花中淬火成钢

1992年,汪发从贵阳市兴筑技术学校毕业,带着青涩走进永红机械厂焊接车间。初握焊枪时,粘连的焊条、扭曲的焊缝、灼痛的面颊,成为他焊工生涯最初的“必修课”。“焊花里藏着真功夫”,凭着这股信念,别人下班时,他在车间对着废工件反复练习,遇到技术难题,他缠着老师傅打破砂锅问到底。十年磨剑,这个曾被飞溅火花灼红眼眶的学徒,蜕变为手持国际焊接技师证书的技术权威。他独创的层叠式散热器氩弧焊技术,大幅提升焊缝强度与产品结构可靠性,成为航空换热器焊接工艺的金标准。

攻坚破难:让民品烙上军工印记

企业实施战略调整后,汪发担任了永红换热板散制造中心氩弧焊二组组长。面对民品产业初创时期因焊接质量导致产品合格率骤降的困境,汪发主动请缨牵头攻关。“民品也要烙上军工品质”,这句承诺化作千余款产品的工艺革新方案,气密合格率提升稳定至99%,更将航空领域的精密焊接理念注入民品制造基因。在智能制造浪潮中,这位“老焊将”化身“数字工匠”,针对焊接机器人手工测量精度低的问题,他设计高精度定位夹具工装,让机器人作业效率翻倍。通过调整焊接顺序、增加机加倒角工序、缩小集油池与芯体焊接间距,生产周期从23天压缩至15天。

焊枪之外:点亮更多匠心火种

在生活中,他是班组的“暖心大哥”,谁家有困难他都记在心上,主动协调帮助解决;在科研生产一线,他是“带头大哥”,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技工,先后培养出20余名技术骨干。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多次获评公司“先进集体”,他本人也先后荣获“贵州最美劳动者”“黔南州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33载春秋,汪发用焊枪在装备制造中镌刻忠诚,以匠心在时代答卷上书写担当。从手工焊接到智能制造,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航空报国 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更是新时代航空人对 “工匠精神”的生动注解。

来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永红换热

编辑 赵鑫

二审 任勇

三审 王迪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