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古人类“食谱”有哪些?稻作文明起源密码是啥?答案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5:43:00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将于本月24日揭晓,四川濛溪河遗址群是参加最终评选的20个项目之一。东亚古人类的“食谱”有哪些?早期现代人类是如何生活的?四川资阳的濛溪河遗址群,正是这个谜题的“打开方式”。
在连续3年的发掘中,合计有超过2万件泥土样本被提取至实验室,总量达20万升,其中就发现了3.1万件石器、18.7万件动物遗骸、6.3万颗植物种子。

至少37科53属的植物图谱构成我们目前所能揭示的最丰富、最古老的“菜篮子”。研究表明,这些古人类的“食谱”包括葡萄、橡果、核桃、接骨草以及花椒等多种植物,为认识东亚乃至全世界早期现代人行为提供了具有唯一性的新材料。

在此次新发现中,“硅质岩小石器工业”的清晰呈现让人眼前一亮。说明早期的现代人类已经在根据环境灵活地制作工具,不仅仅是石器,考古队还发现了丰富的骨器和木器。这些工具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人类工具使用的多样性。而更有趣的是,考古学家发现了刻划和穿孔的痕迹,这些“痕迹”表明早期现代人类已经开始进行象征性行为。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会打猎、采集,还开始有了艺术和文化的初步雏形。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解锁万年稻作文明秘密
进入20个项目入围终评的还有距今一万年的浙江仙居下汤遗址。那里呈现了万年前农业文明的雏形,蕴藏着我国稻作文明的起源。
坐落在浙江台州市仙居县的下汤遗址,四面环山,环境得天独厚。这片文化厚积了2.5米,覆盖面积广达3万平方米的区域,历经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好川文化四个历史阶段。你可能会想,这与稻作农业有什么关系?答案就深藏在地下——考古团队在这里找到了大量野生稻种,揭示了从4万年前至2.7万年的稻作起源信息。基本确认了长江中下游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发源地之一。

遗址的中心台地似乎是一个远古“广场”。台地上的房址、食物加工场和清晰的道路布局,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繁忙与生活的有序。

这里的“红烧土广场”更是将整个社会的“中心”呈现给了我们。想象一下,遥远的上万年前,下汤远古村落的居民们在这里有秩序地聚集、交易,并进行有组织的仪式和活动。下汤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是我国万年文化独立起源、绵延发展的生动范例。
来源: 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 05-01 五一共享“劳‘艺’结合嘉年华”,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开启全天候文化狂欢
- 04-30 《黑龙江日报》:大兴安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举办读书活动共享阅读之乐
- 04-29 避暑山庄风光摄影展在颐和园开幕 百余作品展文化意蕴
- 04-28 山东海阳核电5、6号机组获国务院核准
- 04-28 成都龙泉驿光华东山学校研学之旅:触摸千年文明,厚植文化自信
- 04-27 有趣又有用!郑州大学数学文化节上演“数学盛宴”
- 04-26 秦汉文化的海洋元素:重现历史的“蓝色记忆”
- 04-25 放大特色优势 加快经济发展
- 04-24 2025杭州市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发布 DeepSeek、宇树科技等入选杭州市新晋独角兽企业榜单
- 04-24 光影镌刻经典 文化走进军营——中国融通文教集团2025为军慰问放映在某红军旅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