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涉港制裁升温,中方如何精准还击?|北京观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22:06:00
中方制裁美方涉港表现恶劣人员

4月21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宣布了针对美方涉港制裁的坚决反制措施。此前,美方以所谓“涉及跨国镇压行为”等为借口,对6名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官员实施制裁,并于3月31日发布了“2025香港政策法报告”。
对此,郭嘉昆明确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有关规定,中方决定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国国会议员、官员和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实施制裁。
“我们要正告美方,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不容美方干涉。”郭嘉昆说。
“象征性制裁”暴露美方策略乏力
事实上,美国方面在干预香港事务上一直用力颇深。
直新闻注意到,早在香港特区回归之前,美国就于1992年制定了所谓《美国-香港政策法》。过去30多年间,美国一些政治力量多次要求国会讨论重订该法,以及要求重新考虑和审视香港独立关税区的地位和相关政策等等。

近年来,美方更是变本加厉,就涉港问题对中方屡次进行无端攻击,妄图“以港遏华”。201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要求国务院每年评估香港自治状况并报告国会,从而修改了原“香港政策法”的执行方式。2020年,在香港国安法出台后,美国务院声称香港自治已不足,特朗普政府随即宣布取消对香港的特殊待遇地位,包括停止出口许可证豁免、调整关税待遇等,对香港施加了全面限制措施。
不仅如何,美方近期还频频借香港问题向中国施压。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本次公布的制裁名单中,就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警务处处长等。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表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美国企图持续深度操控香港的意图已被粉碎,但美方始终不甘心。他表示,美方近期接连出招干涉香港事务,但这些举措缺乏逻辑,前后矛盾,凸显其政策上的慌乱和焦躁。
“所谓‘香港政策法报告’不过是美方一贯在涉港问题上的旧有操作模式,形式虽有更新,实质上毫无新意。”李晓兵指出,美国国务院定期发布此类报告,基本框架和立场多年未变,目的在于持续对香港事务施加干预,以服务其对华战略意图。
李晓兵分析称,此次美方将6名中央驻港机构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列入制裁名单,明显是针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职能部门,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警务处及国安委秘书处等。他指出,这一做法延续了美方近年来在涉港议题上的惯用逻辑,即对落实香港国安法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压,试图通过象征性制裁达到政治施压效果。
“从表面看,这是美方的‘报复性’动作,实质上反映出其对香港治理架构的误解与干预倾向。”李晓兵分析道。

此外,当前美方在涉港操作上已经显示出明显的策略匮乏。李晓兵认为,在多次类似的制裁中,美方缺乏切实的法律依据,措施也缺乏实际效力。相关制裁对象并无赴美计划,也无相关财产涉及,美方所谓“冻结资产”之举更多停留在象征层面。
面对美方再次炒作“香港牌”、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外交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以及外交部驻港公署相继就此予以强烈谴责。
香港特区政府4月1日严正表示:“美国发表所谓报告同时对依法履职的中央和香港特区官员任意实施的所谓‘制裁’,属卑劣政治操作,妄图恫吓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官员,明目张胆地对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作出干涉,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再次显露美国霸权主义下的野蛮,与其近期对不同国家及地区施以欺负和压迫手段的霸凌野蛮同出一辙。”
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9日发表声明表示,美国个别政客出于自身政治私利,公然诋毁抹黑香港经贸办,不仅干扰破坏港美正常交流合作,更暴露出其看不得香港安、见不得香港好的险恶用心。
郭嘉昆21日表示,中方对这种卑劣行径予以强烈谴责。美方在涉港问题上采取的任何错误行径,都将遭到中方坚决回击和对等反制。
反外国制裁法提供制度保障,反制对象延伸至“白手套”组织
李晓兵认为,中国此番反制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202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为中国应对外部制裁与干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直新闻注意到,反外国制裁法第六条具体列举了中方可采取的反制手段,包括拒发签证、禁止入境、驱逐出境,查封、冻结在华财产,以及禁止中国境内的组织和个人与被制裁对象进行交易合作等,而此次外交部宣布的对美反制措施,正是依据该法实施,意味着中方对等制裁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反外国制裁法这一法律利器使中国的反制行动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展现了中国运用法治手段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
其次,李晓兵指出,中方此次将非政府组织负责人纳入制裁名单,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仅反对美国政府对香港事务的干预,也对其“代理人”式的渗透手段保持高度警惕。
李晓兵表示,长期以来,美国部分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运作,实际充当美国政府推动其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被外界形容为“白手套”。这类机构往往在不便由官方出面的敏感议题上发挥“替身”角色,通过资助、培训、舆论引导等方式,在他国内部制造分裂、鼓动对抗,干涉正常治理。
“中方对于这些组织的过往行为有清晰掌握”,李晓兵强调:“当其干涉行为被明确识别并坐实之后,中方有权依法依规采取反制措施。”在他看来,将非政府组织负责人纳入制裁名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体现了中国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
在谈及中方制裁的时机与方式时,李晓兵指出,中国一贯主张以“后发制人”的方式应对挑衅和干涉,既争取道义制高点,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事件的起因与实质。他表示,美方在涉港问题上频繁采取制裁、立法等举动,实质上是在不断触碰中方在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的红线。中方在反制时展现出高度克制与战略定力,既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也维护了大国应有的负责任形象。
“我们不是激进‘脱钩’的倡导者,也不主动寻求对抗。但任何侵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行为,都必将受到坚决回击。中方对等反制有助于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向世界表明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绝不让步的立场。”
作者丨田鑫
排版丨郑志佳
编辑丨陈淼松
审校丨张思南
监制丨王磊
相关文章
- 05-01 特朗普:他们都讨厌我
- 05-01 “China Travel”掀起“反向代购”热潮 外国人来华扫货开启“买买买”模式
- 05-01 美国多地暴风雨致大规模停电 至少3人死亡
- 05-01 中国空间站第八批实验样品返回,涉及25个实验项目
- 04-30 美国在全球范围挥舞关税大棒 王毅外长发出5连问
- 04-30 新华社客户端︱今天回家!神十九的这些瞬间,你还记得吗?
- 04-30 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推进1500亿美元国防计划
- 04-30 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揭晓 四川23人上榜
- 04-29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因东风着陆场气象原因推迟返回
- 04-29 避暑山庄风光摄影展在颐和园开幕 百余作品展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