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能吃!近期大量出现,寄生虫多达6000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8:13:00
最近
全国多地河道边出现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
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
而是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的卵块
近日,杭州城管养护部门对福寿螺及卵块采取了人工清除并集中碾碎焚烧或深埋的方式。
浙江海宁,河道保洁人员会拿着高压水枪冲刷河道两岸。


随着温度攀升,上海市一村村民志愿者在巡查河道时发现水库中心河的河岸边出现大量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块。立即上报村委会,第三方养护单位赶赴现场进行全面清理。

合肥一区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正对公园内水沟、塘渠、桥洞、驳岸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通过人工摘除卵块与成螺、卵块直接浸入水中的方式,使其失去孵化条件。并通过成螺集中碾碎后深埋处理等措施,有效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遏制其扩散态势。

5月到8月是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因此各处水边会遍布粉红色螺卵。福寿螺一年
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如果遇到它们,千万要注意!

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一只福寿螺可能藏着6000条寄生虫
人们为什么会“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据统计,一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其实大家见到福寿螺也不必惊慌,虽然身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宿主,但这种虫皮肤接触不会感染,只有吃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螺肉才会感染其中的寄生虫。
面对福寿螺粉卵,怎么办?
据资料记载,福寿螺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而且它食性杂,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可能因为近年来对福寿螺及其它粉色的幼卵多有报道,所以人们也对福寿螺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是望而却步,连平时想去河道散散步的人们都却步了。那么,发现福寿螺幼卵怎么办呢?
市民想自己清理福寿螺应怎么做?
戴好橡胶(塑料)手套或者塑料袋,不用手直接触碰,基本不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将成螺或者卵捡拾放入塑料袋;
扎紧直接作为生活垃圾放入“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不随意丢弃。
父母也要严禁孩子单独去河边玩耍
更不要好奇这种粉色的螺卵
而去拨弄螺卵
如何分辨田螺和福寿螺?
天气越来越热
不少人的宵夜餐桌上
都少不了田螺
但有人曾
将福寿螺
误识为田螺食用
去年有媒体曝光
福寿螺被“伪装”成田螺肉
制成食品出售给消费者
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福寿螺和田螺十分相似,那么应该如何分辨两者?
①从外观来看,通常福寿螺个头会比田螺大许多,色泽偏黄;
②福寿螺的尾部比较短平,外壳薄且脆,而田螺的尾部较长较尖,外壳坚硬。
③福寿螺的卵是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

(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
不带壳的螺肉
要如何区分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
和分辨外壳颜色一个套路:
两种螺肉主题色也不一样!
田螺肉整体泛白色,青色,青灰色
而福寿螺则是泛黄褐色
煮熟的也能区分!
关键是看大小!
福寿螺个大而因为福寿螺有两对触角,田螺只有一对。所以当你看到螺肉上的肉芽比较多且杂乱的时候,那就是福寿螺没差了!
别吃福寿螺!
别碰福寿螺的卵!
不管是福寿螺还是田螺,
均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以及其他寄生虫,
因此,吃田螺一定要煮熟,
千万不能生吃或半生吃,
特别是凉拌螺肉或烧烤螺蛳,不要吃。
还有未煮熟的牛蛙、小龙虾等
也都可能含有寄生虫
切记
食物千万要煮熟煮透后再吃!
综合丨湖州公安、杭州城管、潮新闻、澎湃新闻、新闻坊、广州日报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
- 05-19 绝对不能吃!近期大量出现,寄生虫多达6000条
- 05-13 【寿光】菜乡时评 | “水”到“渠”成暖民心
- 05-11 最新预测!最高32℃!|早安·盐城
- 05-05 局地或有小冰雹!广州多区发布“风雨预警”
- 05-04 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 05-02 茶楼与古城楼皆戏台,广州粤剧院打造“广式文艺假日”新体验
- 04-25 一件民生大事,让中国人干了几千年
- 04-22 广州天河启动2025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广州地标馆”正式揭牌
- 04-21 王晖到广交会梅州展位调研、到广州市增城区开展项目对接考察交流: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推动更多“梅州制造”产品走出去
- 04-18 广州海珠以规划资源要素助推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