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河畔石榴红|草原是我的第二故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1:31:00
近日,“党的光辉耀北疆 京蒙携手绘华章”——2025北京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汇报展”系列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圆满落幕。活动现场,一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76岁的良英奶奶。带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她来到这里,重温那段在锡林郭勒盟下乡的知青时光。

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风靡全国,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告别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奔赴农村牧区,在最偏远、最艰苦的边疆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时年仅19岁的良英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64名同学来到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开启了长达7年的知青生涯。那时的她,或许未曾想到,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会成为她一生都无法割舍的牵挂。
初到草原,大家就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湛蓝的天空下,洁白的云朵悠悠飘荡,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洒落。然而,真正让他们融入这片土地的,是淳朴善良的草原人民。

“记得刚去的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语言也不通,但草原上的额吉和阿爸对我们特别热情。”良奶奶回忆道,“他们手把手地教我们打草、放牧,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在与牧民们的朝夕相处中,他们学会了骑马、放牧,说简单的蒙古语,还结识了许多亲密的朋友与家人。
初到草原的那个深秋,良英刚刚开始下夜,负责看管羊群。有一天天很冷,还下着小雨,她正打着手电在哈嘛车上看书时,突然听见额吉焦急地呼喊:“孩子,羊少了!羊少了!你听听,它们的喘气声都这么小了!”她慌忙用手电照了一下,原来羊群趁她看书时跑散了,1200多只的羊群就剩下了不到一半。
正当她着急之时,黑暗中传来熟悉的声音——原来是桑布阿爸骑马拿着套马杆高声吆喝着圈羊的声音。不一会儿,羊群乖乖地回到了营盘。“当时阿爸没说一句埋怨的话,额吉只是催我快脱掉打湿的衣服烤火。我那颗恐惧而内疚的心被他们丰富的放牧经验折服了,被他们的宽容和爱融化了。”良奶奶回忆说。
在接下来的知青岁月里,她与队里的其他30名知青积极参与劳动,学会了各种生活、生产技能。他们有人去放马;有人去放羊;有人肩负起了赤脚医生的重任,背着药箱,拿着银针,穿梭在各个蒙古包里。其中还有人当了会计、保管员,成了大队的管家;有人创办了学校,让孩子们可以在队里就近上学,草原上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得到了大幅提高;有人开设了小卖部,为那些难得有机会远行购物的牧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后来,她又先后被分配到锡林浩特市红旗煤矿和皮革厂子弟学校负责教学工作,直至1977离开。“这么多年我依旧心系并关注着锡林浩特这座美丽的草原小城。”良奶奶说。
7年的知青岁月,她与草原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草原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她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2009年良奶奶曾与同学们再次回到草原,大家如数家珍一般讲述着草原的“昨天”和“今天”,惊喜草原这些年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与牧民之间那份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时光荏苒,当年在草原上挥洒青春汗水的知青们如今都已两鬓斑白,但那段难忘的岁月却始终铭刻在他们的心中。为了纪念这段特殊的经历,2024年当时一起下乡的知青们决定一起出版一本文集,记录他们在草原上的点点滴滴。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努力,《草原——青春流淌的地方》终于问世。这本文集不仅记录了知青们在草原上的劳动生活、学习成长,更展现了他们与草原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是我们对青春的回忆,也是对草原人民的感恩。”良奶奶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了解那段历史,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
在文集出版后,大家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它捐赠给当时下乡的地方——东乌珠穆沁旗呼热图淖尔苏木和草原上的牧民们。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青岁月,传承民族团结的精神。
这次捐赠活动,不仅是一次书籍的传递,更是一次民族团结精神的传承。它让人们看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美好景象,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虽然没能参加此次捐赠活动,但是为了弥补遗憾,再次看到故乡的变化,良奶奶特意同家人一起参加了“党的光辉耀北疆 京蒙携手绘华章”系列活动。她感慨地说:“就像三个展厅‘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的主题一样,我们各民族之间就是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在一起。”

当年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草原牧歌,诉说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见证着民族团结的力量与温暖。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京蒙携手,各民族一家亲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周佳伟 冯杨
相关文章
- 07-06 锡林河畔石榴红|草原是我的第二故乡
- 07-05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杨光明:甘作“天常村小”的教育守护者
- 06-30 2025已过半:愿你每天进步 不负时光
- 06-22 食堂阿姨的致辞,缘何成动人的“最后一课”?
- 06-20 赔偿金变版权费 “窃声”维权如何走出困局?
- 06-16 教师悦读成长计划 |袁娜娜:用一生的执着与爱,守护学生们成长
- 06-12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种群再添新丁
- 06-10 “希望中国成为我第二个家”——德国学生期待成为中德交流的桥梁
- 06-06 明日高考!愿你提笔从容自信 合笔如愿以偿
- 06-05 滕州:汇聚榜样之光 逐光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