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郑州42°C!高温闷热持续、暴晒热袭来!慎防“热射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09:23:00
记者从郑州市气象台了解到,13日至20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将持续控制河南,受其影响,郑州将持续出现37℃以上高温闷热天气,其中,14日至16日最高气温可升至40℃以上,局部可能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据了解,本轮高温天气较前期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强。驾车出行应注意防范高温爆胎等事故;高温过程将进一步加快土壤失墒,易对夏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灼伤和生理损害;公众应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外出做好防暑降温;同时,需防范高温对户外作业、森林防火、通讯设施等的不利影响。
郑州天气预报
12日,晴天间多云,27~36℃。
13日,晴天间多云,29~39℃。
14日,晴天间多云,30~40℃。
15日,晴天间多云,31~42℃。
16日,晴天到多云,29~39℃。
17日,晴天间多云,29~38℃。
18日,晴天间多云,28~38℃。
19日,晴天间多云,28~38℃。
20日,晴天间多云,26~35℃。
谨防“高温杀手”热射病
在副热带高压的掌控下,未来一周,我国北方大部暑热升级,黄淮、华北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总体来说,东北、华北是闷蒸桑拿的感受,西北则以干热暴晒为主。
最近,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医院接诊的热射病病例增多。热射病死亡率高,出现中暑症状后千万别大意。

什么是热射病?
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招”吗?
该如何科学防治?
热射病可致
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热射病是因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效,体内热量过度蓄积引发的致命性疾病。
该病最可怕的是,从轻微中暑发展到致命性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无汗、高热等症状,不及时救治,将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热射病分为劳力型和经典型:
- 劳力型常见于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
- 经典型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或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等的人群。
只要不出门晒太阳
就不会得热射病吗?
热射病不仅易发生于户外阳光暴晒环境下,长时间处在密闭、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下,也容易得热射病。
- 近日,江苏常州71岁的杨女士因高温天在家用艾叶泡澡陷入昏迷,被家人送医后诊断为热射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贺明轶表示,部分老年人因节俭或行动不便,夏季不愿使用空调或风扇,长期处于闷热封闭的室内,极易发生热射病,家人需关注并重视。

此外,一些人习惯让产妇在坐月子时不见光、不通风、不吹空调。但是,在室内闷热、湿度大又不通风时要提高警惕,谨防热射病发生。
不慎“中招”怎么办?
可通过三步紧急处理方法来解决:
脱离
迅速让患者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至20℃。

降温
持续进行降温,用冷水为患者擦拭皮肤、冰敷等。
防止误吸
当患者陷入昏迷,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误吸。
如何预防热射病?
减少高温暴露
避免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在高热的环境下进行剧烈体育运动,做好防晒与降温,并及时补水。
识别预警信号
若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中暑先兆症状,或体温升高(≥38℃)、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情况,需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降温、补水,如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就医。

重视高危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是热射病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防暑,家人应做好照护,避免其单独在高温环境中活动。
提醒
对于热射病来说
早期预防是关键
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进行户外活动
外出需做好防暑防晒措施
如出现中暑症状
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地带
情况严重需立即就医
来源:会面客户端、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zj
相关文章
- 07-12 下周郑州42°C!高温闷热持续、暴晒热袭来!慎防“热射病”
- 07-11 这种常用药可致跟腱断裂?很多人看到热搜吓坏了,医生:这些人容易中招
- 07-10 高温下农贸市场菜农交易忙,市民“菜篮子”有保障
- 07-10 陕西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线索调查处理工作机制
- 07-09 今天降温,还有雷雨大风
- 07-08 漠河今夏超35℃!中国最北的北极村都装空调了
- 07-08 平安暑运
- 07-07 厦门刚刚发布!台风预警解除!
- 07-06 高温橙色预警 重庆11个区县最高温将升至37℃以上
- 07-05 心智观察所:独家对话|朱融融:脊髓损伤修复,让我深感科技造福人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