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单集播放量超百万,海外动态漫市场爆发在即,南美、东南亚成新热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0:57:00    

文 | DataEye

2025 年,中国动态漫短剧出海热潮持续升温!

据 YouTube 数据显示,以《命轮之主》为代表的国产动态漫剧集表现亮眼:单集播放量普遍在10万-50万,热门集数可突破100万。此外,《超神宠兽店》、《我只想安静地打游戏》第一季全集播放量均超 80 万,海外传播热度持续攀升。

近日,DataEye 短剧观察对小五兄弟 CMO 黄家俊进行了专访。

从当前市场格局看,动态漫短剧出海参与者以网文公司为主,多数企业尚处探索阶段。产能上,精品动态漫短剧因后期工序复杂,单部制作周期约一个月,普通动态漫短剧依托标准化流程,单部制作周期可压缩至一周左右。地域需求方面,除日韩等传统动漫消费市场外,南美葡语、西语地区及东南亚的越南、印尼等地展现出强劲潜在消费需求。

黄家俊指出,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的动态漫短剧往往具备三大核心特征:内容需要具备足够的新鲜感以吸引观众;要在制作精良度与产能之间找到平衡;IP 元素要契合目标地域的偏好。

展望行业趋势,黄家俊指出,当前动态漫短剧出海的发展阶段类似于 2023 年真人短剧的起步期,整体仍处于市场教育与早期探索阶段,真正的爆发期可能在2026 年到来。

以下是采访实录整理:

一、市场现状:网文企业为主,多数仍处于探索阶段

DataEye短剧观察:当前动态漫短剧出海的现状如何?主要的参与者有哪些?

黄家俊:从国内动态漫短剧领域来看,主要参与者仍以网文公司为主。以中文在线为例,其一直通过网文 IP 衍生链路,将 IP 以小说、影视授权等多元格式进行分发发行,并推进影视出海。

在做社媒出海期间,我们遇到的也是这些公司。在 2024 年,通过杭州的动漫培训活动,我们结识了许多拥有动漫资源或脚本的企业,其中包括磨铁。这些企业对内容出海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DataEye短剧观察:从入局者数量来看,今年入局的玩家多吗?

黄家俊回应当前多数入局者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前两年接触的企业虽持有文字、小说、爽文或漫画资源,但在向视频转化时受技术瓶颈制约,产能无法稳定输出,成为运营创收的核心痛点。此前这类企业授权我们的漫画、动漫每年最多仅几套,加之 AI 技术不成熟难以衍生更多内容,导致海外社媒每季度仅能输出一部作品,产量根本无法支撑出海创收。

2025 年是行业突破性发展的一年。严格来说,2024 年已有 AI 将存量内容转化为动态漫的尝试,但因技术尚不成熟、效果不稳定,未能形成规模;直至 2025 年,与我们共同探索该赛道的企业才趋于成熟,2025 年 Q1 起我们因这些玩家具备持续稳定的产能而开始更多尝试。

DataEye短剧观察:目前的产能能达到一个月多少部?

黄家俊:AI 动态漫短剧的产能与质量分级挂钩,类似短剧的 S 级、A 级、B 级体系,不同质量的投入成本和制作精细度存在差异。

其中,精品动态漫短剧因后期工序复杂,单部制作周期约需一个月;若采用轻量化 AI 生成模式来维持产能输出,单部周期可缩短至一周左右。此前需要多人协作的流程,如今仅需 3 人分工负责各环节并整合资源,约 10 天即可完成一部 AI 动态漫短剧的制作。

DataEye短剧观察:现在有您看好但还没入局的玩家吗?

黄家俊:我们早期在杭州接触过超 10 家传统漫画或动漫企业,其内容出海仍依赖传统影视模式。例如曾授权的某部精品漫画,因品质出众吸引索尼影业等海外影视公司签约全球发行,但受传统产能限制 —— 如 2024 年推出第一季,下一季需等到 2025 年,第三季更要到 2026 年。

其实这类企业很多。他们手握大量已通过传统动漫在海外验证的优质IP,不仅与知名影业合作发行,自身出海也收获了可观的观看量与影响力。此前受限于高投资成本与产能瓶颈,难以持续稳定实现出海创收。而随着 AI 技术打通内容转化链路,这些存量 IP 有望通过动态漫等新形式重新激活,我认为他们才是行业真正的增量。

DataEye短剧观察:相较于真人短剧出海,动态漫短剧出海处于什么阶段?

黄家俊:以真人短剧出海为例,2023 年是早期尝鲜阶段,2024 年头部玩家开始发力,2025 年行业进入密集竞争期,尽管有入局者退出,但整体产值持续攀升。据我们与YouTube、Facebook 等平台的合作经验,真人短剧出海仍有 10 倍左右的增长空间,未来数年有望保持倍量级提升。而动态漫短剧出海目前的发展阶段,更接近 2023 年真人短剧的起步状态,尚处于市场教育和早期探索期,暂未形成规模化爆发,但已展现出类似真人短剧初期的增长潜力。

DataEye短剧观察:您如何预判动态漫短剧出海下半年及明年的市场?

黄家俊:今年动态漫短剧出海仍处于蓄力阶段,真正的爆发期可能出现在 2026 年。我们较早预判到这一风口,但行业从萌芽到规模化爆发仍需时间沉淀。

二、商业变现:广告变现为主,南美葡语、西语地区及越南、印尼需求突出

DataEye短剧观察:动态漫短剧在海外市场主流变现模式有哪些?

黄家俊:我们小五作为社媒出海团队,目前主要参与两种变现模式:

社媒广告分成:合作方授权内容后,我们通过运营 YouTube 频道,依托平台创作者分成计划,按观看量获取广告收益,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传统变现路径。

订阅付费解锁:通过内容解锁机制引导用户订阅付费,合作方借此获取收益。今年初,我们与海外30 多个动漫 / 漫画付费订阅平台(覆盖日韩等地区,拥有固定受众)达成合作,将动态漫内容接入其平台,按订阅量和点击量分成。该模式我们已启动尝试,但仍处初期阶段。

此外,类似短剧通过自有 APP 构建私域闭环解锁的模式也在探索中,但国内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化自有平台,仍处于起步阶段。

DataEye短剧观察:您了解哪部动态漫出海收益特别好吗?

黄家俊:日本动态漫频道《Manga Rabbit HoméNoba》在YouTube 上单月广告分成最高可达 2-3 万美元,年收益数十万美元。但这类案例仍属个例,行业整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运营模式。这一现象类似短剧发展早期 —— 当市场尚未大规模投入制作、产能未释放时,少数尝鲜者凭借稀缺性与精良内容,便能借流量红利抢占先机。

DataEye短剧观察:除日韩外,哪些地区对动态漫短剧的潜在需求比较旺盛?

黄家俊:其实动态漫短剧的需求地区与短剧存在相似性,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内容接受度较高,动态漫在当地同样具备受众基础。

此外,南美地区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国家对动漫类内容非常感兴趣,即便部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理解有限,但只要是动漫形式就会观看,这也反映出南美市场对漫画动漫的强烈偏好。

从平台实际数据来看,南美葡语、西语地区及东南亚的越南、印尼等地需求较为突出。

DataEye短剧观察:动态漫短剧出海主要面向哪些用户群体?

黄家俊:海外动态漫短剧的受众年龄层分布较广,我们在运营中发现,35 岁以上群体的观看量并不低。不过,若细分到付费订阅或氪金行为,年轻群体仍是主力,但社媒传播的动态漫内容因无需付费,覆盖的年龄层更广阔,从年轻人到中年人都有涉及。

从性别来看,由于动态漫多包含动作、对打或武侠等热血元素,男性受众占比相对更高

DataEye短剧观察:国内动态漫短剧出海会做本地化改造吗?还是仅改配音?

黄家俊:目前主要以配音和添加字幕为主,暂未涉及针对特定国家的本土化剧本改编或定制化演绎。现阶段行业仍处于试水期,更倾向于用现成 IP 覆盖不同国家市场,避免过度复杂化。若过早投入本地化改造,可能耗费过多时间,且市场标准尚未明确,因此优先以本土原生 IP 的译制输出为主。

DataEye短剧观察:从大盘数据看,海外表现优异的动态漫短剧通常具备哪些条件?

黄家俊:从数据来看,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的动态漫短剧往往具备三大核心特征:一是内容需具备新鲜感,观众对未见过的情节或桥段接受度更高,这类非套路化内容是出海创收的优先选择;二是需平衡制作精良度与产能,过度追求电影级制作可能导致后续更新断层,反而是短平快、趣味性强的内容更易形成规模化优势;三是 IP 元素需契合地域偏好,例如含动物元素的 IP 在日韩等市场更具优势,而中国武侠、仙侠等传统文化题材因独特猎奇感,在发行与渠道合作中更具竞争力。

DataEye短剧观察:动态漫短剧相较真人短剧的优势在于可 IP 化,目前海外是否有做成 IP 系列的短剧案例?

黄家俊:去年 YouTube 上有少数海外个人工作室或小团队尝试打造 IP 系列短剧,部分作品制作精良且点播率较高,但这类案例仍属个例。核心问题在于产能不足 —— 即便内容受欢迎,多数团队仍停留在独立创作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运营模式。

DataEye短剧观察:杭州做动态漫的团队能赚到钱吗?

黄家俊: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支持维持运营,因业务与 AI 产业及动漫领域挂钩,可获得多渠道补贴,基本能实现盈亏平衡。但商业化盈利仍处于早期阶段。此外,相比短剧、影视、网文等成熟领域,平台尚未形成标准化的采买价格体系。只有当平台建立稳定的内容采购机制,市场才会吸引更多团队投入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