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逝有所安!民政部发布殡葬领域行业标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00:37:00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题:让逝有所安!民政部发布殡葬领域行业标准

新华社记者朱高祥、魏冠宇、丛佳鑫

逝有所安、丧有所尊、思有所依,在绿色文明新风中慎终追远。

7月16日,民政部发布《殡仪接待服务规范》等十项新制定、修订的殡葬领域行业标准,涉及殡仪接待、骨灰寄存、公墓安葬、骨灰海葬、公墓祭扫、网络祭祀等方面,回应民生关切。

“许多原有标准的部分条款已不能满足当下殡葬服务行业发展和公众需求,需要加强制修订工作,对服务流程、服务内容、设施设备等提出明确规范要求。”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李玉光介绍,这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需求,促进绿色殡葬发展。

——统一殡葬服务标准,保障逝有所安。

殡葬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关系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让服务有据可循、费用清晰透明,才能让群众在悲痛时刻免于被裹挟消费的无奈。

系列标准提出,在遗体保存和火化、骨灰寄存和海葬等环节,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应当公开公示,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在殡仪接待等环节,要求出具费用明细清单,提供正式结算凭据和发票……

为了保障遗体和骨灰安全,《遗体和骨灰追溯通用要求》明确,殡葬服务机构应在遗体和骨灰流转服务环节采集关键追溯信息,应保持信息的真实、规范、有效,且易于识别和检索。

“系列标准的发布,有助于规范行业发展,提高殡葬服务质量,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和手段,提升社会公众对殡葬行业的信任度。”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王志强说。

——提升绿色殡葬水平,倡导文明新风。

随着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祭祀,既顺应环保趋势,也符合节俭美德。

一组民政部提供的数据表明,骨灰海葬等生态安葬正被大众接受:2024年,全国共有19.47万例骨灰实施生态安葬,较2019年增长67%。其中实施海葬5.35万例,较2019年增长26%。

“拥抱大海”虽节约土地,但由于骨灰及海葬用品会与海洋环境直接接触,若操作不规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修订后的《骨灰海葬服务规范》提出,应及时回收海葬祭祀专用物料中如包装纸、花篮等不入海的物料,不应在海葬船舶上烧纸、上香和放鞭炮;宜使用骨灰沉降的方式进行海葬等。

系列标准还倡导包括骨灰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在内的节地生态葬,引导行业减少对土地资源占用等。

2024年3月28日,山东青岛众多生态海葬逝者的亲属乘船出海参加海上追思活动。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规范祭祀祭扫服务,满足思有所依。

2024年,在全国2000多个网络祭祀平台上,网络祭祀达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了37%。网络祭祀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祭奠方式。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云上缅怀”时,网络祭祀商业化、低俗化甚至是恶意祭祀现象也时有发生。

让仪式回归真诚,让服务回归敬畏。为规范网络祭祀活动,《网络祭祀要求》提出,平台服务功能不应设置过于娱乐化或商业化的功能,例如游戏、购物等;应具备平台用户和被祭祀人实名身份认证及审核管理功能……

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规范祭扫形式及服务,满足不同群体表达哀思的方式,系列标准作出相应要求。

比如,《公墓祭扫服务规范》修改祭扫服务分类,新增代客祭扫服务、集体共祭服务等,并将生命教育理念贯穿服务全过程;《骨灰海葬服务规范》鼓励建设公益性生态文化墓园、海葬纪念墙等纪念设施供参与海葬的逝者家属寄托哀思,均体现了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尊重。

“下一步,民政部将加强已发布标准的培训和实施,有效提升殡葬服务水平,促进殡葬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刘涛说。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系列标准的出台,不仅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对个体尊严的守护,让生命在终点获得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