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阻却事由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2:44:19
主观阻却事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责任年龄
不满12周岁的人,无论实施何种危害行为,均不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在特定严重情况下(如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不适用死刑和死缓。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仅对特定严重犯罪(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负刑事责任。
已满16周岁的人,对任何犯罪行为均应当负刑事责任。
责任能力
行为人因精神疾病等原因,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在主观上缺乏罪过内容,阻却刑事责任的成立。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
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其行为违法,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认识到其行为违法,阻却刑事责任的成立。
期待可能性
在特定情况下,即使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过失,但由于行为本身的特殊性或外部环境的影响,无法期待其实施其他合法行为,因此阻却刑事责任的成立。
这些主观阻却事由在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主观责任时,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 04-26 央媒看四川丨“既懂教育,又会照护”——川南幼儿师专积极培养复合型幼师
- 04-26 特朗普政府打击“生育旅游” 警告孕妇签证可能遭拒
- 04-21 多一声“我愿意跟他挨着”,消融更多人心深处的“冰”丨时评
- 04-21 山东教育者手记|石永美:寻找幸福的模样
- 04-18 云南大学招聘200名教学科研人员
- 04-18 文化中国行|一个人的博物馆
- 04-15 这些读书故事,藏着平凉人的精神底色
- 04-07 尹锡悦道歉,李在明领跑,韩国提前进入“大选模式”
- 04-03 江苏向六十一家重点民企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这个“国内首次”富有含金量
- 04-01 “我们付了钱想扔就扔”,“10元管饱”盒饭姐回怼:“你一辈子都不要来!”